八卦六爻的方程式 六爻卦從表面上看是64卦,實際上,每一個八卦由兩個標準的八卦合成,每一個下卦有8種狀態,每一個上卦有8種狀態,每一個六爻卦共計有8X8=64種狀態,每一個八卦的3爻,可以納入6個地支序列(見《六爻六甲納支法》),一個6爻卦(上與下卦各有6種),就有:6X6=36種可能的狀態。 再加上每一爻有:旺,相、休、囚、死5種狀態,每個6爻卦就有36X5=180種狀態。而64卦就變成了64X36X5=11520個不同類型和狀態的卦。如果將60甲子日納入到一年的360甲子日構架之下,情況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!60X6=360,也即:有6個時段的60甲子日是不同的,把6爻放在其中,每個6爻卦的狀態會變成180X6=1080種!這些狀態再由不同的四柱的年月日時決定6爻內部的五行變化。如果年不變,而月、日、時不同,將會有60X60X60種外部的量化等級數。 再加上地支所納入天干的十二長生,其狀態多達數百萬計! 也就是說:一個六爻卦的構成是由其空間狀態和時間過程來決定,而不是僅由單純的時間變量而定。 所以,要真正認識一個卦不比真正認識一個人來得容易,斷卦不準,真的不是易的錯!而是您沒帶眼識人,識卦,正告親愛的同志們?。簾o論是對人對卦,千萬不要輕信!誤用! 眾所周知,單純的八卦一般是不能用來進行“易數”的演算的,而是將八重卦(六爻)的每一爻,按其60甲子日所在的六旬(見《六爻六甲納支法》),給六爻的每一爻配一個地支,即對六爻納支。 根據物理學的知識,我們知道,60甲子的“干支”,是物理時空的簡約表達,其中,天干一般表示空間(物質性),而“地支”則表示時間(能場性)。 四柱的年、月、日、時的“干支”,就是地球、月亮、太陽周期循環運動系統,在360甲子日及12時辰的時空表達 由于地球所處的行星系中心太陽,在其恒星所產生的“太極”能量場的支配之下。 按照9維的空間理論(實際上是10維,而第10維是時空“生成單元”,即6爻的下一納取的“地支”),我們可以得到類似[楊雄]《太玄經》的九爻卦,其下3維表達地球-太陽之間的3維空間,而余下的6維,則是一個由“卡拉比-丘流形”的“點空間”所決定的輻射場,這個輻射場,就構成我們所說的6爻卦。 所以,我們可以由四柱時空合成(用搖卦、統計、數理以及靈動的方法)一個6爻卦。 由于360甲子日是地球繞日軌道的特征點,就自然地成為易學術數中的“日單元”標志,將之作為給6爻納支的主要依據。 而6爻的每一爻,都是一個處于“卷曲”高維“相空間”中的時空(平方根時空),所以,還應該為之納上一個“天干”,形成一個“干支”的時空系統。 這個天干,在“日單元”“天干”的支配之下,就有了依據“日單元”天干為6爻納取“天干”地方法。 不過,因為地球繞日軌道不僅僅只有60甲子日,而是360甲子日(即6旬X60甲子日),又因為太陽所產生的“太極”能量場在空間的各個方向上是“非對稱”的,所以,360甲子日的每一天都是不盡相同的,這就有了《六爻六甲納干法》的6爻納干的“類日單元”方法。 “類日單元”的方法,就是根據時空多重“嵌套”的原理,獲得“類日單元”天干的納取的法則,與此同時,還可以得到傳統易學“地支藏干”的原理和確定方法
|